贵阳网。综合新闻门户!

最新更新文章排行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文化

这些人是新的“喜剧之王”?

时间:2024-12-27人气:作者:

 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:倪伟

  发于2024.12.30总第1170期《中国新闻周刊》杂志

  脱口秀演员黑灯终于讲出了那个段子。在综艺节目《喜剧之王单口季》第一期上,他讲了自己视力刚刚下降时,不想被人看出是盲人的经历:坐高铁看不清座位号,就假装是无座,站了一路;进到电梯,不好意思凑近找按钮,就赌有人跟自己同一层下。

  “你们想象一下电梯里那个恐怖的氛围:人家女生坐着电梯好好的,门一开,进来个男的往她旁边一站,也没有去按按钮,戴个墨镜,弄个爆炸头,手机都不玩。”观众笑成一片,他顿了一下:“愚蠢!不想让人家看出来你瞎了,(却)演个变态。”

  这个段子背后,是一名盲人在人群中挥之不去的“病耻感”。“刚开始装成是一个普通人,出去反复摔倒,你适应了这个状态,你说OK,我接受这一切,然后一出家门,发现视力又下降了,你又崩溃了。你再回去躲起来,过几个月把自己安慰好了,一出门,又下降了。就这么反复被按在地上摩擦。”黑灯对《中国新闻周刊》回忆。13岁时,他查出患有罕见病青少年黄斑变性,大学毕业那年,视力骤然下降,只剩0.02,成为盲人。

  3年前,在《脱口秀大会》第四季前期筹备时,黑灯就想说这个话题,总编剧程璐皱眉:“一听就很沉重啊!”他怕观众不敢笑。这个问题困扰了黑灯许久:怎样说出自己的经历,才能让大家不感觉沉重,轻松地笑出来?

  在这之前,中国从来没有一个盲人脱口秀演员,盲人的心路历程从来没有被当作笑话讲出来。在脱口秀还是新生事物的中国,讲什么,怎么讲,演员和观众都在摸索和试错。

  近五年来,随着几档热门综艺的播出,脱口秀、Sketch喜剧、漫才等新的喜剧类型迅速普及,大量如黑灯一样的普通人,一夜之间成为喜剧演员。反哺到线下,喜剧俱乐部和剧场在城市里大量涌现。在相声、小品、滑稽戏等传统喜剧之外,人们终于迎来新的喜剧形态。

  这不仅是娱乐节目的丰富,也是几十年一遇的一场喜剧迭代。新喜剧真的革新了我们的笑点吗?它们会替代传统喜剧吗?

  从“单口相声”到脱口秀

  对于很多中国人而言,脱口秀的启蒙源自一段风靡网络的视频。2010年,在美国白宫记者年会上,一位中国人面对副总统拜登、议员及记者们,讲了一段15分钟的笑话。他面容瘦削,戴着斯文的方形眼镜,厚实的嘴唇显得面相忠厚,操着略带口音的英语,逗得全场爆笑不止。表演视频在中国社交平台上迅速传播,这位已在美国讲了9年脱口秀的基因公司工程师,一夜之间在中国名声大噪。他的名字叫黄西,吉林人。

  在当时的中国,脱口秀是一种全然陌生的新兴事物。黄西在2011年出版的中文自传中,还将自己所从事的这个喜剧形式称作单口相声,把开放麦(Open Mic)译为公开麦克。一切正在萌芽,尚未获得命名。

  虽然此前几年,在北上广深等城市已有一些英语脱口秀表演,中国最早的脱口秀俱乐部也已经成立,但规模小到可以忽略不计。黄西2011年左右回国跟国内俱乐部交流,他们一个星期才能做一场演出,该怎么讲都不知道。“还有人在俱乐部里直接拿我的英文段子上去讲,有些小孩不知道,脱口秀是不能讲别人段子的。”黄西对《中国新闻周刊》回忆。

  黄西是中国脱口秀最早的“布道者”。2011年,他在复旦大学做了一场分享,观众席里有一个新东方的英语培训老师,名叫史炎。在上海交通大学读书时,他在相声社团讲了4年相声。现场有一个人站起来与黄西互动,询问脱口秀俱乐部运营的问题。史炎才知道,上海已经有了第一家脱口秀俱乐部,名叫笑道。

  2012年,史炎一边在新东方教书,一边开始在笑道演出。那时演出机会很少,一个月差不多能凑个拼盘。他们租了一个小剧场,一个人演15分钟。“那个时候我们的票价就能卖到150块钱,上海观众很乐意接受新鲜事物。”史炎说,他如今是猫头鹰喜剧俱乐部创始人和播客《不开玩笑》主理人。

  那时,上海、北京、深圳等地很多年轻人实际上已经知道脱口秀,有些人在国外生活时,就常听脱口秀。观众已经在等待,但国内的脱口秀演员和剧场还没有准备好。

  2014年前后,东方卫视准备做一档综艺,叫《今晚80后脱口秀》,节目组在全国寻找编剧和演员,很容易就凑起了一帮人。“那时候全国做这个的,就二三十个人。”史炎回忆。跟史炎一起进节目组的人里,有一个胖子叫王建国,一个戴眼镜的男孩叫程璐,还有几年前就在深圳说脱口秀的梁海源等人。

标签:

本类推荐